李伟
教授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电子邮箱:weili-fudan@fudan.edu.cn

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

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扫描关注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Welcome to Wei LI... >> 教师博客

2013-6-14 转载关于科研的博文(注意红色字)

发布时间:2021-04-30   点击次数:

澳洲博士生的 Confirmation

在澳洲的大学,博士生从入学开始到第一年结束的时候都要做一个
Confirmation report,这有点类似国内的开题报告,还是很重要的。说它重要,是因为一旦过不了,不但学生的学业无法继续,对导师日后带学生的声誉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第一个博士生,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记录他博士学业的进展,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也是在记录自己的成长。

最近我这个学生的压力明显很大,每次跟我meeting, 都下意识地来上一句, Please do not press me。说实话,我从来没给他太大的压力,一直是以鼓励为主。他的自我感觉压力不小,我的观察是源于来自他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其实跟我有点像,就是有些事是“拿得起,放不下”。一件事如果不把它完美地完成,就寝食难安。至少在科研上,我觉得这是一个优点,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大家都知道,对搞科研的人来说,工作,准确地说是思考,和休息时间是分不清的。因为你的灵感(顿悟)的到来是完全没有先兆的。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灵感经常出现在工作间隙去厕所的时候,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在蹲厕所的时候顿悟的。所以,我有时候没什么感觉也要去趟厕所碰碰运气。
总之,我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甚至领跑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否则朝九晚五,下班以后就再也不考虑研究的事,生活,研究泾渭分明,别说黄花菜,什么菜都会凉的。

所以,经过长期的艰苦思考,一旦有新的思路(突破),就必须忙上记录下来,如果当时要有导师在,趁热打铁,继续讨论一下,没准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我这个学生经常深更半夜地给我来个电话,报告他的“重大突破”。他之所以这么兴奋,我能理解是来自他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这个中心,计算力学的水平那绝对是世界级的。但模型实验(physical model),其实并不强。我这个项目,是近十年以来中心实验室第一个把研究重点放在模型实验上的。开拓型的工作就意味着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靠自己摸索。好在我这个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喜欢交流,喜欢讨论,能跟那些technicians打成一片。在国外,博士生做试验,大事小事都得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当然,导师,technicians也会给予最大的指导,帮助。但不管怎么讲,绝大部分工作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虽然非常艰苦,但这种脱胎换骨的历练,对学生的成长,提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非常关键。我早就跟学生讲过(也是传授经验),讨论,尽可能地与老师,同学,technicians多讨论,同专业的讨论,不同专业的也要讨论,这会对你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反过来,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也不需要有什么保留,你懂的那些东西也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帮助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整理,完善,拔高自己认知水平的好机会。总之这个阶段是一个思维发散的阶段。但思维一直发散也不行,要学会适当的时候集中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研究的创新点,将来是要发表论文的,也是要适当保密的。

刚才提到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很多人对发表论文是意义有多大争论不休。我的观点是,博士期间学生发表高水平国家期刊论文的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写论文,写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对于一个成长的博士生来说放到第一位都毫不过分。我不清楚别的领域,至少在土木这个专业,国际上最好的期刊也就那么几个。能在这几个顶级期刊上哪怕发表一篇都是很不容易的。我记得我的第一篇顶级国际期刊论文,当时让人家审稿人批的鼻青脸肿,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毙了再改,改了再投,屡败屡战,千锤百炼,终于修成正果,最后论文发出来了,竟然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但客观地将,顶级期刊毕竟是顶级期刊,主编,审稿人的评论水平就是高,刀刀击中要害。通过跟审稿人过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明显上升了一个层次,并对以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总之,这种磨练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收获了信心,收获了进步。

我的这个学生的第一篇论文是从一篇国际会议论文开始的。我之所以让他先准备一篇会议论文,我是想考察一下他的写作能力。马来西亚的学生英文是很不错的,交流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当我看了一遍他会议论文的初稿时却让我大跌眼镜。完全是咋说就咋写,口语化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个还是次要的,关键的是他对论文的逻辑不是很清楚。写任何文章都是一个道理,但科技论文更要讲究思路清楚,逻辑严谨。那么在你语言的表达上就要讲究section(部分) 与
section,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孤立地把内容往那里一堆,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吧(高深着呢)。科技论文,不见得要求有多高的文采,但思路一定要清晰,这样别人读起来才舒服,顺畅。否则,即使你做的工作很出色,如果写得不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近一直在忙着参加别的老师的学生的confirmation seminar (开题报告),说实话,信心越来越足,水平不过如此嘛!我们在积蓄力量,会让大家看到一个带有(Hong Kong +USA)风格的精彩的报告(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喜欢看到别人刮目相看的表情。当然路还是要一步步地走,踏实,稳健,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