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所在单位: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在职信息:在职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扫描关注

NEWS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NEWS

实验室新闻

罗思成同学和徐辉、周扬帆、王新等老师的论文“Boosting Symbolic Execution via Constraint Solving Time Prediction”被ACM SIGSOF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Testing and Analysis (ISSTA 2021)录用。该工作通过对于符号执行中的瓶颈SMT求解问题的时间预测来加速符号执行的效率。通过对于被求解的约束模型的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求解时间或分类约束的求解复杂度。特别的,使用了一种自适应的KNN算法利用相同程序产出的约束相似性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在与符号执行的结合中提出两次求解构成的系统架构,通过第一次短时间求解来过滤大量的快速求解约束确保了方法的可用性,然后根据预测结果来进行符号执行的路径选择。论文工作通过从多个渠道收集到的数据集上的模拟实验证明我们的求解时间预测可以加速符号执行的求解效率,帮助符号执行选择更加合适的路径进行分析。(2021年7月) New!

吴胜男同学和周扬帆、王新老师的论文“Exploring User Experience of Automatic Documentation Tools”被CHI 2021 Late Breaking Work录用。该工作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已有研究如何关注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的用户体验。目前,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相关研究很少关注用户体验。为探究已有研究如何看待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的用户体验以及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目前面临的用户体验挑战,本文对21篇文章的测评部分进行了质性分析。本文发现1. 在测评中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的用户体验常被看成生成文档质量的补充。2. 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目前面临三个用户体验问题。程序员不信任自动生成的文档。对于文档自动生成工具过高的期待也损害了实际用户体验。程序员的工作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也为文档自动生成工具的用户体验提出了新的挑战。除识别文档自动生成工具面临的三个用户体验问题外,本文筛选出了文档自动生成工具部分代表性的文章,对于对文档自动生成工具感兴趣的非软件工程人员也有所助益。(2021年5月) New!

郑莹同学、陈浩宇等同学和徐跃东、王新等老师的论文”Leveraging Domain Knowledge for Robust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Networking”被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INFOCOM)录用。该工作针对将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应用在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鲁棒性问题,具体体现为错误决策和危险决策造成模型的末尾性能差和方差大,提出了通用的“教师-学生”方法,利用领域和专家知识提升网络系统的鲁棒性。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模块:Confidence Check模块用于定位出网络系统的异常决策;Reward Shaping模块可将专家建议融入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网络系统;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模块则用于解决当教师的建议数据过少时如何提升的问题。为验证提出方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该论文在三种典型的网络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数据中心负载均衡(仿真环境),自适应视频传输(仿真和实际系统)和TCP拥塞控制(NS-3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学生”框架可以有效降低负载均衡应用的性能方差,提升视频传输系统的末尾性能,以及协助拥塞控制算法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2020年12月) New!

付娇娇同学和周扬帆、王新老师的论文”Information Summary for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A Pediatric Hospital Case in China”被The 23rd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CSCW2020)录用。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大量医生长期协同,而及时获取患者历史诊疗数据,对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用药和治疗决策非常重要。中国医生严重短缺,儿科尤其如此,这导致医生工作异常紧张。如何对慢性病患者长期治疗中生成的大量各项检查和用药数据进行高效汇总,以帮助医生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及时快速追踪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减轻医生工作压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当前,电子病历作为核心医疗信息系统在为慢性病治疗提供信息支持方面具有数据量大而分散,以及不适应慢性病协同治疗工作流程等问题。本文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研究其慢性病治疗过程和其中对信息汇总系统的需求,并以其慢性病患者历史诊疗数据替代方案随访单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研究随访单的特点以及其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保证医生在工作极端紧张的情况下,快速获取患者历史信息。通过本文研究,我们讨论了设计适用于慢性病治疗的高效信息汇总系统应满足的需求,以及把随访单电子化和可视化的可行性以及难点。本工作可以启发电子病历系统优化,使其更适用于慢性病治疗。(2020年8月) New!

顾嘉臻同学于MSRA实习期间的论文“Efficient Incident Identification from Multi-dimensional Issue Reports via Meta-heuristic Search” 被ESEC/FSE’20录用。在大规模云服务系统的运维过程中,由于系统结构的复杂会产生海量的监控数据,许多故障会被大量的背景噪声所掩盖,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影响云服务的可用性。针对此问题,该工作首先将从大量issue reports中的故障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从而使得我们能利用启发式搜索来解决故障识别问题。具体来说,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双模式(two-mode)的启发式搜索框架。一方面在贪婪模式(greedy mode)中,我们的算法根据信息熵来逼近最佳的结果。另一方面,随机模式(random mode)通过在搜索过程中添加随机扰动来帮助避免搜索结果陷入局部最优。我们在合成数据集以及来自真实大规模云服务系统中的真实数据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上基于剪枝的树搜索算法,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快速地找出有效的组合,这些组合可以帮助定位云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此外,该工作也已经成功应用于微软的云系统,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2020年8月) New!

谢秦歌同学和陈阳、肖煜、Ben Y. Zhao、王新等老师的论文” Deep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Incident-Driven Traffic Speed Prediction”被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CIKM’20)录用。该工作针对目前的交通速度预测工作没有充分利用交通事故影响的问题,利用交通事故信息来更好地预测交通速度。首先提出了一种重要事故发现算法来检测在城市中对交通速度有较大影响的交通事故。接下来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设计了一个二元分类器以提取潜在的交通事故影响特征。结合以上方法,设计了一个深度事故感知图卷积网络(DIGC-Net),以有效地将交通事故特征,路网时空特征,周期性特征和内容特征结合用于交通速度的预测。该工作使用旧金山和纽约的两个真实的交通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DIGC-Net模型具有优越的性能,且其中的交通事故特征学习组件是性能提升的关键。(2020年7月) New!

热烈祝贺陈哲博士获得ACM SIGCOMM China 2019年度优博奖!(2020年7月) New!

张珈芸同学,宫庆媛同学和陈阳,Aaron Yi Ding、Yu Xiao、Pan Hui、王新等老师的论文”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Time of Developers in IT Compani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被IEEE Software录用。该工作利用GitHub平台上的提交代码活动数据,对中美IT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加班强度进行了研究。论文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工作时间模式。通过对各个工作时间模式的中美公司分布、不同公司群体和节假日前后开发人员在正常下班时间内提交代码频率进行假设检验,论文发现,中国公司的工作时间普遍比美国公司更长,并且,在中国,大公司比小公司的加班强度更高,此外,如果开发人员需要在春节期间工作,他们比其他时候更倾向于在正常下班时间工作。论文还对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加班情况、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定性研究。该论文为软件开发人员选择公司、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提供参考。(2020年4月) New!

卢皓川同学和周扬帆、王新等老师的论文“Data Sanity Check for Deep Learning Systems via Learnt Assertions” 被IEEE/ACM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ASE 2019),Late Breaking Results Track录用。该工作针对于深度学习软件系统所遭遇的非法输入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深度学习特殊结构的断言验证机制来进行输入合法性检验。该检验方案面向执行分类任务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引入了白盒思想,利用模型的中间结果进行分析来检测是否有不属于训练类别的样本被网络所处理。该分析过程通过使用自编码器构造了适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断言。该断言将被插入于神经网络结构之中,并验证网络的中间结果是否偏离于合法输入产生的结果分布,进而检验模型是否遭遇了非法输入。本工作方法被实验于两个真实场景的多个深度学习模型中,证明了该方法对于非法输入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性和较低的检测开销,并且相比于已有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2020年3月) New!

李学兵、周孟莹同学和陈阳、王新等老师的论文“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QUIC研究综述”被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录用。本工作是一篇关于QUIC的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QUIC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特性,并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应用场景:网页浏览和视频传输为例,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对QUIC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性能的研究分析。随后,文章从协议设计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列举了目前已有的对QUIC的优化工作,并对现有的对QUIC和TLS1.3安全性分析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还列举了目前学术界公认的QUIC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研究者为解决此类问题所作出的努力。最后,文章对现有研究成果可能的进一步提高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对QUIC带来的新的研究课题及其挑战进行了展望。(2020年2月) New!

陈哲博士、朱国荣、王苏磊同学和徐跃东、赵进、熊杰、罗俊、王新等老师的论文“M3: Multipath Assisted Wi-Fi Localization with a Single Access Point”被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TMC)全文录用。目前通常的室内定位技术,都尽量避免室内多径造成的干扰,以提高定位精度。反其道行之,本文选择利用这些室内多径来提高定位精度,实现“化敌为友”。设计了通用网卡并实现了一个低成本的单WiFi网卡定位系统,通过理论分析与建模研究,结合多个WiFi信道应用,提高了定位精度。该系统在室内多种场景下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以下,优于现有的定位系统。(2019年10月) New!

赵伯罕同学和赵进、Tilman Wolf、王新等老师的论文“RuleTailor: Optimizing Flow Table Updates in OpenFlow Switches with Rule Transformations”被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录用。该工作针对交换机的异构性,采用网络测量的方法来分析更新机制的适应性问题,针对各类物理实现不同的商用交换机给出一个精简高效的测量框架,和充分利用测量结果的优化框架。在控制平面RuleTailor利用优先级排序、指令转换和指令重组等方法对一个batch内的指令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TCAM条目移动。在数据平面该工作提出伪删除的概念,并提出通过一个伪删除缓存来对已删除项进行管理,从而优化插入;同时提出匹配域距离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到修改操作中以减少操作的执行时间。论文工作在c++模拟的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和相应硬件上完成实现、测试,证明算法能够有效降低交换机流表更新的延迟,并且具有很好的异构适应性。(2019年10月) New!

张旭同学、陈哲同学和徐跃东、朱宇、王新等老师的论文“PoM: Power-Efficient Multi-View Video Streaming Over Multi-Antenna Wireless Systems”被 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TGCN) 录用。 该工作利用了3D视频的各视角存在内容相关性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MIMO信道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数据包-失真度模型,计算出每个数据包的重要程度。不重要的数据包将会以较低功率发射,从而节省能耗,提高电池寿命。基于原型系统的实验表明,在保证同等视频传输质量的前提下,我们的系统可以节约高达80%的能耗,未来将有广泛的应用场景。(2019年9月) New!

王耀辉同学和徐辉、周扬帆、王新等老师的论文“Textout: Detecting Text-layout Bugs in Mobile Apps via Visualization-oriented Learning”被201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录用。该工作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分析屏幕截图,检测手机App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字排版Bug。我们首先利用现有的文本检测技术,检测App屏幕截图中的文字区域,并相应地将屏幕截图切割成小块。之后将这些文字区域图像输入二分类CNN,来检测该区域的文字排版是否有Bug。在二分类CNN的训练过程中,为了解决文字排版非正常的样本难以收集的问题,我们首先对非正常文本排版进行了分类,并依据该分类,人工生成非正常样本。我们在1481个真实样本上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正常样本和非正常样本,帮助测试人员检测App文字排版Bug。(2019年8月) New!

徐跃东老师和王会、王新老师等的论文“On The Robustness of Price-Anticipating Kelly Mechanism”被IEEE/ACM Trans. Networking期刊录用。该工作研究了计算机网络、移动计算等领域广泛运用的price anticipating Kelly机制在恶意用户竞争下系统重要性能指标的上下界,包括善意用户效用、报酬函数、运营者收益,为竞争性的资源分配机制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还从理论上证明恶意竞争行为对于系统运营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系统运营者往往没有足够的动机去阻止恶意的竞争。Price-anticipating Kelly机制是英国科学家Frank Kelly 1999年在建立互联网传输
理论时提出的网络资源分配机制,基本的思想是网络用户以影子价格竞争有限的带宽资源,每个用户所获得的带宽正比于自己的出价,反比于所有用户出价总和。Price anticipating Kelly机制的经济学思想还可以上溯到1980年Tullock创立公共选择学派时提出的“寻租”(Tullock Contest)模型。2004年,MIT学者Johari和Tsitsiklis (Math. Oper. Res.)证明了与最优资源分配相比,Kelly mechanism中用户的自私性至多导致25%的效用损失,这也表明了Kelly机制良好的性能。2013年Vulimiri等人(Sigmetrics)引入了恶意用户的概念,并以DDoS攻击作为应用对象分析了用户效用的下界。本文在Johari和Vulimiri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六种新的性能评估指标,证明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上下界,并且该系列上下界是精确模型,适用于任意的用户数量,而非用户数量无限大时的渐进模型。(2019年7月)。
 New!

邱堃博士和赵进、王新老师等的论文“Efficient Recovery Path Computation for FastReroute in Large-scal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被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录用。该工作改进了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平面中用于快速重路由的最短恢复路径算法,使得网络更新发生后,控制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计算全局单链路失效的最短恢复路径,并部署在数据平面交换机内。在软件定义网络场景中,全局单链路失效的最短恢复路径一般在控制平面中计算,并提前部署在交换机当中。当链路失效发生时,交换机可以立刻采用已部署的恢复路径在短时间内恢复网络。然而,目前已有的全局单链路失效的恢复路径算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计算大规模网络下的恢复路径(部分规模需要数小时计算),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算法,可以以数倍效率计算恢复路径。最后,通过实验评估了该算法的性能,并与目前常用算法进行了对比。(2019年7月)。 New!

李学兵,汤佳欣同学和陈阳、王新老师等的论文“Artemis: A Practical Low-latency Naming and Routing System”被4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录用。该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网络架构可提供一个比现有DNS更快的域名解析服务。通过使用anycast路由技术和基于SDN的自定义路由算法,它允许客户端在进行传输层握手的同时完成域名解析,从而显著加快连接网络服务器的速度。另外,它提供了全球范围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可加快现有CDN网络的访问速度,可用性更高。论文使用真实互联网测量数据与DNS进行模拟试验对比,显著降低了进行网络访问的延时。(2019年7月)。 New!

宫庆媛,张珈芸同学和陈阳、王新老师等的论文“Identifying Structural Hole Spanners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Using Deep Learning”被ACM SIGCOMM 2019 Posters Session录用。该工作的主要贡献:利用用户的跨社交网络行为数据,构建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框架,可在不依赖完整社交图谱的条件下,准确发现社交网络用户中的结构洞占据者。(2019年6月)。 New!

在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CCF Young Elite Forum , YEF2019)上,王新老师、周扬帆老师和四川大学张磊老师等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前沿论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计算机网络专家报告交流,涉及可见光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无缘感知网络、智能化运维(AIOps)、边缘智能计算等。实验室多名研究生也前往学习、交流。(2019年5月)。 New!

东莞理工学院侯韩旭博士来SONIC实验室访问,并做了题为“分布式存储中的纠删编码(Erasure Codes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的学术报告,并与实验室老师、几位研究生深入交流。(2019年5月)。 New!

李锐,逄钰同学和赵进、王新老师等的论文“A Tale of Two (Flow) Tables: Demystifying Rule Caching in OpenFlow Switches”被4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ICPP 2019)录用。该工作针对具有软硬件混合流表的单台交换机,提出了一种实用且高效的规则缓存方案(CuCa),该方案包含了离线算法和在线算法,用来处理OpenFlow规则安装的主动和被动方式。使用贪心法选取单位流量大的规则放入具有两阶段流表的TCAM中,同时提出了规则依赖处理算法进行规则处理。论文与现有的缓存算法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并与真实的物理交换机默认缓存算法进行比较,在命中率与吞吐量上皆获得了显著提升。(2019年5月)。 New!

SONIC实验室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研究成果是“高可靠高效能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技术与应用” 。(2019年5月)。 New!

沈佳杰、李毅同学和周扬帆、王新老师等的论文“Understanding I/O Performance of IPFS Storage: A Client’s Perspective”被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Quality of Service (IWQoS 2019)录用。该工作在Amazon EC2云平台上部署IPFS文件系统并测试了其读写操作的性能。IPFS文件系统的远端读取过程主要包含解析地址和下载数据两个操作,本研究工作进一步测试和分析解析和下载操作对远端读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综合分析并讨论了制约IPFS文件系统读写性能的因素,给出相应的性能优化建议。(2019年4月)。 New!

邱堃同学和赵进、王新老师等的论文“FastRule: Efficient Flow Entry Updates for TCAM-based OpenFlow Switches”被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录用。该工作在软件定义网络中的OpenFlow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基于贪心算法的网络流表更新策略,提升了OpenFlow交换机的在大规模流表下的更新性能。不仅如此,该工作还在不同的交换机流表布局下进行了优化。论文通过真机实验验证了相比已有方案,该工作在从数百至数万流表规模下都有数倍的提升。(2019年1月)。 New!

苏州大学王进教授来SONIC实验室访问,并做了题为”Coded Distributed (Edge) Computing”的学术报告。(2019年1月)。 New!

王新博士当选2018年CCF杰出演讲者。(2019年1月)。

SONIC实验室教师访问日本筑波大学。(2018年12月)。

王苏磊、陈哲同学和徐跃东、王新等老师等的论文“Practical User Selection with Heterogeneous Bandwidth and Antennas for MU-MIMO WLANs”被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录用。该工作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无线局域网中,基于用户信道状态信息之间的正交特性,使用信道向量投影方法估计用户在不同组合中的信干噪比,然后使用分支-剪枝算法进行启发式的用户天线选择,在每一步增量选择过程中保留多个较优解,最终选择最优的用户天线组合。论文工作通过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部署、测试,证明了算法在用户带宽及天线数异构的场景下具有良好的性能。(2018年11月)。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助理教授李钧博士回SONIC实验室访问,并做了题为“Parallelism-Aware Locally Repairable Code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的学术报告。李钧是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曾于2005-2012年在计算机学院学习,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的表彰。他的实验室正在招募优秀的本科生攻读博士学位,请关注http://users.cs.fiu.edu/~junli/。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委会游录金秘书长,也专程前来,与李钧博士交流在大规模分布式存储领域的合作事宜。(2018年8月)

陈阳博士、宫庆媛、何新磊、栗菲和Xiaoming Fu、Yu Xiao、Pan Hui、王新等老师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Users in Emerging Online Social Networks Using Cross-Site Linking ” 被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学术会议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hineseCSCW)录用。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针对社交网络中常见的“冷启动”场景,设计了针对社交网站新用户潜在影响力的跨站预测系统,针对100万Medium用户信息,以及其对应的Twitter账号数据,采用用户在Twitter网站的信息对其在Medium上的潜在影响力进行预测。系统实验结果中,AUC值可以达到0.755,说明了跨站信息对于预测影响力用户的重要性。(2018年7月)。

周扬帆博士、沈佳杰和李毅、王新老师等的研究成果 “Mobile Cloud-of-Clouds Storage Made Efficient: A Network Coding Based Approach”被计算机分布式领域重要会议37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liable Distributed Systems(SRDS 2018)录用。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通过测试分析了移动用户端和云端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性能,发现了移动用户端的资源受限性是造成移动云际数据存储操作时延较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云际存储方案将移动用户端的计算和传输负载迁移到云端。通过理论分析和原型系统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云际数据存储操作的性能(2018年7月)。

赵进博士、邱堃、袁晶和Stefano Secci、傅晓明、王新等老师的研究成果 “Fast Lookup Is Not Enough: Towards Efficient and Scalable Flow Entry Updates for TCAM-based OpenFlow Switches”被计算机分布式领域重要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ICDCS)录用。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分析了目前软件定义网络(SDN)下OpenFlow交换机处理流表更新时TCAM更新开销对流表更新延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算法的TCAM更新方案,同时提出了一种数据结构用于优化贪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显著地降低了TCAM更新延时,提高了OpenFlow交换机的流表更新效率,并在开源交换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方案有效性(2018年4月)。

IEEE Fellow、东莞理工学院韩永祥教授和侯韩旭访问SONIC实验室,并分别做了题为”Novel FFT over Binary Finite Field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ed-Solomon Erasure Codes”和”A New Construction and an Efficient Decoding Method for Rabin-Like Codes”的学术报告,并与师生现场交流。(2018年4月)。

陈阳博士、周倩、马传昊、栗菲和肖煜、傅晓明、王新等老师的研究成果“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Reviews in Airbnb”,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会议IFIP Networking录用。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第一次采集了共享租房平台Airbnb全部数千万用户的评论数据,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了用户行为,研究了用户交互的动态演化情况,并构建了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用户的出行进行准确预测。(2018年4月)。

王新博士当选2017年CCF杰出演讲者。(2018年2月)。

陈阳博士、解戎、谢秦歌和肖煜、王新等老师的研究成果“We Know Your Preferences in New Cities: Mining and Modeling the Behavior of Travelers” ,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学术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录用(Full Paper)。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挖掘了用户在不同城市的移动呈现出的不同规律,特别关注了本地用户和外地用户移动规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准确预测用户在某一城市访问时的地点类型偏好的模型。这一模型考虑了用户的旅行规律以及被访问城市本身的特点。利用Foursquare公司所出品的Swarm应用所记录的海量的用户签到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和基于协同过滤的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体现了我们的模型能够达到比现有方法更高的准确性。(2017年12月)。

陈阳博士、宫庆媛、何新磊、庄舟和傅晓明、王新等老师的研究成果“DeepScan: Exploiting Deep Learning for Malicious Account Detection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学术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录用(Full Paper)。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利用移动社交平台所记录的海量时空数据信息,构建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账号检测系统DeepScan。这一系统通过引入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用户细粒度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准确的区分合法账号和恶意账号。(2017年12月)

周扬帆博士、沈佳杰、张开和顾嘉甄、王新老师等的研究成果”Efficient Scheduling for Multi-block Updates in Erasure Coding based Storage Systems”,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录用 (short/concise paper, eight pages)。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分析了计算序列对于纠删编码存储系统中更新操作时的磁盘I/O开销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块更新时的更新计算序列调度的方法,显著地减少了更新操作的磁盘I/O开销,提升了纠删编码存储系统的更新操作效率。(2017年11月)

尹训睿博士与李宗鹏、王新老师等的研究成果”A Reduction Approach to the Multiple-Unicast Conjecture in Network Coding”,被计算机网络理论领域重要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IT) 全文录用。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针对网络编码多单播猜想问题提出了一种规约方法,统一并推广了已证明该猜想成立的场景,为下一步研究找出了一个仅含7个节点的代表性网络。(2017年11月)

王新博士参加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17),并应邀在”智慧校园与信息安全”论坛做报告,题目为”基于数据的智慧校园实践初探”。(2017年10月)

赵进博士、邱堃、黄思渊、许琼文和Stefano博士、王新老师等的研究成果”ParaCon: A Parallel Control Plane for Scaling Up Path Computation in SDN”,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EEE TNSM) 全文录用,并将发表在special issue on “Advances in Management of Softwarized Networks”上。本工作的学术贡献如下: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规模的增大,网络路由的计算开销也随之增大,可能导致SDN控制器性能下降,进而造成SDN性能下降。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算法的路径计算系统架构,可显著减少计算开销;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异构同步机制,进一步降低计算开销,使得控制器的路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7年9月)

徐跃东博士、陈哲、李忠敏、张旭、朱国荣与熊杰博士、王新老师等的研究成果”AWL: Turning Spatial Aliasing From Foe to Friend for Decimeter-Level WiFi Device Localization”,被计算机网络领域重要学术会议CoNEXT ’17全文录用(录用率40/222),论文提出一种分米精度的WIFI单AP室内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一次跳频产生信号混叠,生成较高解析度的信号到达角进行定位,克服了现有方案中需要较多AP或者较大频谱的潜在不足。(2017年9月)

周扬帆博士、付娇娇、刘焕与康昱博士、王新等的研究成果”Perman: Fine-grained Permission Management for Android Applications”,被第28届国际软件可靠性工程年会(ISSRE 2017)全文录用,论文针对第三方库广泛使用带来的越权操作的风险,在不改变APP设计和不重编译安卓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更加细粒度的安卓权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APP内部不同模块的分离权限管理。(2017年8月)

周扬帆博士、卢皓川、沈佳杰同学、王新老师的研究成果”基于多系统协作的移动设备数据备份系统优化”,被2017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年会录用,论文提出了基于多系统协作的移动数据备份优化方案,提升了移动设备数据备份的可用性与性能。(2017年8月)

徐跃东博士、陈哲、张旭与熊杰博士、朱宇博士、王新老师的研究论文”MuVi: Multi-view Video Aware Transmission over MIMO Wireless Systems”,被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全文录用,论文针对3D新型流媒体在多天线Wi-Fi系统的分发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计了内容感知的3D流媒体传输系统,在保证可接受的收视效果下降低发射功率,或者在相同发射功率下显著改进了视频传输质量。(2017年5月)

徐跃东博士、陈哲、张旭与熊杰博士、王新老师的研究论文”BUSH: Empowering Large-Scale MU-MIMO in WLANs With Hybrid Beamforming”,在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EEE INFOCOM 2017)全文发表(292/1395),并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论文针对Wi-Fi设计中如何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提出了基于混合波束成形的Wi-Fi框架,并设计了一个兼容目前802.11协议的大规模天线Wi-Fi系统,采用两级波束成形和用户选择策略,可有效估计用户到达角和接收功率,较大幅提升Wi-Fi系统吞吐量,并且大幅度降低系统的反馈开销。(2017年5月)

王新博士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信息论学术年会(CIEIT 2016),并应邀作大会报告,题目为”分布式存储中的冗余修复与性能优化研究”。(2016年11月)

SONIC研究生沈佳杰到兰州参加第四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CCF BigData 2016)并宣讲论文,沈佳杰、顾嘉臻的论文“Flexible Regenerating Codes for Multiple Node Failures(大数据存储中面向多节点失效的弹性再生编码研究与构建)”获评最佳学术论文奖。(2016年10月)

实验室师生参加全国信息存储学术年会。(2016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刘方明教授访问SONIC,做了题为“From Cloud Computing/Storage Services to Underlying Datacenter Infrastructures: A Top-Down Approach”的学术报告。2016年9月

实验室师生参加CCF第五届互联网学术年会。(2016年8月)

陈阳博士、周扬帆博士,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资助。(2016年8月)

SONIC实验室共计七位师生,暑期在哥廷根大学共同学术研究。(2016年8月)

赵进博士、许琼文与张旭、王新老师的研究论文”Fast Shortest Path Queries on Large-Scale Graphs”,被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Protocols (ICNP 2016)全文录用(46/229),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图)中的快速路径搜索算法,降低了预处理的时间。(2016年7月)

张旭出席ICME 2016并讲解论文工作”Power Efficient Multi-view Video Streaming over Multi-antenna Wireless Systems”,得到研究同行好评(among the top 15% of all paper submissions),论文主要研究了多天线WiFi系统中多视角视频分发的功耗优化问题。(2016年7月)

英国Bournemouth University Dr. Paul de Vrieze访问,做了题为“Collaborative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As a Service”的学术报告。(2016年7月)

实验室师生访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并与西电老师交流存储冗余编码研究工作。(2016年5月)

实验室师生访问访问南京大学中德社会计算研究所,并与南大老师交流社会计算网络研究工作。(2016年5月)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永坤博士访问,做了题为“Parity Logging for SSD RAID Arrays”的学术报告。(2016年5月)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许胤龙教授访问,做了题为“基于纠删码的存储系统与SSD性能优化研究”的学术报告。(2016年3月)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崔勇教授访问,做了题为“互联网创新研究”的学术报告。(2016年1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计算机系李宗鹏教授访问,做了题为“An Efficient Cloud Market Mechanism for Computing Jobs with Soft Deadlines”的学术报告。(2016年1月)

2015年12-2016年2月,SONIC博士生邱堃到巴黎六大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访问学习,并与Stefano Secci教授和傅晓明教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2015年12月)

实验室师生访问西北工业大学,并与西工大老师交流协同网络研究工作。(2015年11月)

王嘉祺等在第二届“问鼎杯”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保密技能大赛上荣获二等奖。(2015年11月)

2015年7-9月,SONIC博士生宫庆媛到哥廷根大学访问学习,并与傅晓明教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2015年10月)

知名华人学者、德国哥廷根大学傅晓明教授访问,做了题为“在线社交网络中的分析与预测技术 (Triadic Closur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的学术报告,并与上海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交流。(2015年10月)

美国Big Switch Networks的Xin WU博士访问,做了题为“The Evolvement of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的学术报告。(2015年10月)

SONIC 2012届研究生李钧的学位论文“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数据再生策略研究”,获得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2015年9月)

SONIC研究生沈佳杰、齐凤林、王嘉琪等三人到长沙参加第21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NCIS2015)并宣讲论文,沈佳杰的论文“分布式存储中多数据块的更新调度问题研究”获评最佳论文。(2015年9月)

美国UCSB的Ben Y. Zhao教授访问,做了题为“Mining Online Crowds for Fun and Profit”的学术报告,并与计算机学院学生交流。(2015年9月)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ie XIONG博士访问,做了题为“Pushing the Limits of Indoor Localization in Today’s Wi-Fi Networks”的学术报告。(2015年8月)

2015年7月,SONIC王新、赵进等老师,到巴黎六大、哥廷根大学访问,并与多所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隶属于欧盟课题 “Mobile Cloud”的一部分。(2015年7月)

中科院软件所的Lei SHI博士访问,做了题为“Big network visualization problem, technique and demonstrations”的学术报告。(2015年4月)

香港中文大学Sherman S.M. Chow博士访问,做了题为“Accountable Privacy in Online Communication”的学术报告。(2015年3月)

香港中文大学陈明华教授访问,做了题为“Exploring Indoor White Spaces in Metropolises”的学术报告,并与计算机学院学生交流。(2015年3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琦教授访问,做了题为“Safe and Practical Energy-Efficient Detour Routing in IP Networks”的学术报告。(2015年1月)

周扬帆老师、李颂和王新老师等在混合云资源的优化调度方面的工作被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全文录用。(2014年12月)

屠仁龙、杨悦、周传杰在2014“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 应用开发创新大赛”获得佳绩(2014年12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Zongpeng Li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来计算机学院和IIPL实验室访问。(2014年12月)

王新博士访问苏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移动互联网校园应用与人才培养”。(2014年11月)

王新博士到中山大学信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研究生答辩。(2014年11月)

华东师范大学何道敬教授访问,做了题为“谈如何迅速掌握科研方法、寻找idea、论文写作方法”的学术报告。(2014年11月)

香港中文大学Patrick P. C. Lee教授访问,做了题为“Building Efficient Erasure-Coding-Based Clustered Storage Systems”的学术报告。(2014年10月)

实验室博士生王艳和宫庆媛到北京参加2014CCF存储年会。(2014年9月)

香港理工大学Dan Wang教授来计算机学院和SONIC实验室访问。(2014年9月)

美国俄勒冈大学Jun Li教授访问,做了题为“Internet Seismograph: Observing and Measuring Internet Earthquakes”的学术报告。(2014年8月)

香港中文大学John C.S. Lui教授访问, 做了题为“Sampling Theory of Large Networks”的学术报告。(2014年8月)

实验室参与组织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IT青年前沿学术系列报告会 (三)圆满举行,邀请了清华大学徐恪教授,做了“赛博经济系统初探”;国家宽带网络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肖元教授,做了“从Information Highway到Information Air”;国防科技大学郭得科博士,做了“数据中心的流量协同传输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刘方明博士,做了“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与性能保证”;西安交通大学胡成臣博士,做了“软件定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吴帆博士,做了“无线电频谱拍卖机制设计”;浙江大学徐文渊教授,做了“无线网络安全分析——以黑客之名”;苏州大学王进博士,做了“网络编码在安全领域及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罗鉴部长,做了“中兴通讯在SDN领域的工作介绍”等多个精彩报告。(2014年6月)

吴舢、徐卫东在SDN Web应用、融合无线定位等方面的工作,被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学术年会录用。(2014年6月)

王新博士到宁波大学信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研究生答辩。(2014年6月)

尹训睿博士在组播网络编码方面的工作 “A Graph Minor Perspective to Multicast Network Coding”, 被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录用。(2014年6月)

卫东升到澳大利亚悉尼参加ICC 2014,并宣讲研究论文。(2014年6月)

王艳到昆明参加中国科协博士生年会,聆听计算机大师的讲座。(2014年6月)

张旭、屠仁龙、邱堃等到华中科技大学参加GPC 2014,并宣讲研究论文。(2014年6月)

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顾国飞副教授来SONIC实验室访问、交流(2014年6月)

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夏骄雄老师前来SONIC实验室指导研究生答辩。(2014年6月)

游录金老师前来SONIC实验室指导学生预答辩。(2014年5月)

张旭和屠仁龙在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和软件定义网络应用方面的工作被GPC 2014及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Springer)录用。(2014年5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Zongpeng Li副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来计算机学院和IIPL实验室访问。(2014年5月)

尹训睿博士回SONIC实验室访问并与大家交流。(2014年5月)

黄东波回SONIC实验室访问并与大家交流。(2014年5月)

香港大学吴川(Chuan Wu)博士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014年5月)

德国哥廷根大学Prof. Dieter Hogrefe和Prof. Xiaoming Fu(傅晓明)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014年5月)

意大利Politecnico di Milano Guido Maier博士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014年4月)

西安交通大学胡成臣副教授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软件定义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问题”。 (2014年4月)

赵进博士前往马萨诸塞大学访问。(2014年2月)

DCN和Mobile小组分别获得SONIC年度优秀小组。(2014年1月)

王 艳;徐卫东;屠仁龙、王 海;肖辰宇、刘云飞和卫东升分别获得SONIC年度优秀评价。(2014年1月)

卫东升、Konglin Zhu在移动缓存性能优化方面的工作被IEEE ICC (世界通信大会)全文录用。(2014年1月)

苏州大学王进博士来SONIC访问交流并做学术报告。(2014年1月)

SONIC参与并同组织首届“上海IT青年新年前研科技交流会”。(2014年1月)

尹训睿、王艳在网络编码收益方面的工作被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全文录用。(2013年12月)

王艳、尹训睿、卫东升在分布式存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工作被IEEE JSAC和INFOCOM 2014全文录用。(2013年12月)

尹训睿博士在网络编码组播理论研究的工作被INFOCOM 2014全文录用。(2013年12月)

徐卫东、周传杰2013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总决赛中获得佳绩(2013年12月)

屠仁龙、邱堃在北京和上海参加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应用研究和硬件平台培训与交流(2013年12月)

实验室优秀毕业生杨双回SONIC访问,并与大家交流SDN Controller学术研究、国外学习工作的体会。(2013年12月)

王新博士申请并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荣誉委员。(2013年12月)

美国Arisona州立大学薛国梁教授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2013年11月)

王新博士与芦东昕博士在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持CCF YOCSEF学术报告会“车联网与智能交通”。 (2013年11月)

王新博士与苗启广博士在中科院计算所共同主持CCF YOCSEF CLUB活动。 (2013年11月)

王新博士受邀赴湖南科技大学交流讲座。(2013年9月)

王新博士受SIGCOMM组委会资助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SIGCOMM2013大会。(2013年8月)

香港中文大学陈明华副教授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2013年8月)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Zongpeng Li副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来计算机学院和IIPL实验室访问。 (2013年8月)

王新博士应邀赴华侨大学交流讲座。(2013年8月)

王新博士在复旦大学谢希德报告厅与中学生交流《智慧城市与移动互联网》。 (2013年5月)

博士生尹训睿日前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顺利通过博士学位答辩并被授予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他将出国深造。(2012年12月)

澳大利亚科技大学Guandong Xu博士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012年12月)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IEEE TPDS主编 Ivan Stojmenovic访问SONIC并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2012年12月)

信息论领域知名学者、中山大学马啸教授,做学术报告“信息论之直观”并与大家交流。(2012年12月)

王新博士受王宽诚基金资助,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咨询中心。(2012年10月)

王新博士参加2012年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年9月)

王新博士参加2012年度复旦-哈佛暑期课程项目讲座交流。(2012年8月)

SONIC本科生卫东升、研究生李钧到无锡参加第18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NCIS2012)并宣讲论文,论文“分布式存储中精确修复最小带宽再生码的性能研究@2012年存储大会”获评优秀论文。(2012年7月)

王新博士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4月)

杨双受邀赴多伦多大学从事网络编码应用研究。(2009年4月)

王新博士受邀访问Google总部并做网络编码技术报告。(2009年3月)

论文“A Probabilistic Approach…”被国际期刊JNW录用。(2009年3月)

论文“Nuclei…”被顶级国际会议Infocom 2009全文录用。(2008年12月)

论文“ SonicStream…”被SCI国际期刊JCN全文刊登。(2008年12月)

网络编码发明人蔡宁教授访问课题组(2008年10月)

课题组组织的国际会议IEEE HPN 2008成功举办。(2008年10月)

赵进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008年9月)

课题组杨双同学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生。(2008年9月)

王新等访问英国伦敦女王大学等三所大学。(2008年8月)

阚海斌受到霍英东基金资助。(2008年8月)

王新受到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2008年8月)

论文“The Design of …”被IEEE Transactions on CE全文刊登。(2008年5月)

多伦多大学李葆春教授访问课题组。(2008年4月)

王新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