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复旦大学  
更多 

个人简介

史濛辉,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学士。入选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2015—2020)、上海市“浦江学者”(2021)、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3)。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已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获李方桂学会“优秀青年学者”称号(2023)。


学历及工作经历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研究员(2024.12至今)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副研究员(2024.01-2024.11)

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2023.12-)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2020.09-2023.12)

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客座研究员(2020.09-2022.08)

莱顿大学语言学中心博士研究生(2015.09-2020.06)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访学(2013.09-2014.02)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语言学硕士(2012.09-2015.06)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学士(2008.09-2012.06)

 

学位论文

  Leiden University Centre for Linguistics

  指导教授:Prof. Yiya Chen & Prof. Maarten Mous

  获得时间:2020.06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指导教授:陶寰 教授

  获得时间:2015.05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指导教授:陶寰 教授

  获得时间:2012.05


论文著作 - 期刊(同行评审)

陶寰、史濛辉、周静梅,2024,从方言过渡性看上海练塘片方言的送气分调,《汉语研究》,第2辑,123-137。

史濛辉,2024,《苏州方言字音表》(1892)所见苏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异读,《中国语言学报》,第22辑,93-109。

Menghui Shi, Ziyi Bai, & Yiya Chen. 2024. The phonetics realization of laryngeal contrasts in Lili Wu Chinese: Evidence from tone-sandhi domain medial posi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2(1), 198-212. (Insight article)

马晨璐、史濛辉*、陶寰,2023,吴语平湖方言“送气分调”现象的语音实现,《中国语音学报》,第1期,14-27。

史濛辉,2023,浊声母的语音多样性与变异性——来自双峰湘语与黎里吴语的证据,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集刊》),16.1,109-129。

  DOI:10.30184/BCL.202306_16(1).0007

史濛辉、陶寰,2023,汉语方言“隔壁”之“隔”的读音——从苏州方言说开去,《语言学论丛》,第1期,66-78。

史濛辉、陈轶亚,2022,湘语双峰方言的“清浊同调”——基于语音实验的探讨,《中国语文》,第6期,721-735。

  全文收录于《中国语言学年鉴2023》,2023,417-43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Menghui Shi & Yiya Chen. 2022. Lili Wu Chine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52(1), 157-179.  

  https://doi.org/10.1017/S0025100320000092.

袁丹、史濛辉、詹芳琼,2021,《三笑》中“局”的特殊用法及其演变——兼谈并合造词法所引发的逆词汇化现象,《汉语史学报》,第25辑,113-125。

Marian Klamer, Menghui Shi, Jikke Swenne & Yiya Chen. 2020. Breathy vowels are not phonemic in Kedang (Eastern Indonesia), Oceanic Linguistics, 

  59(1/2). https://doi.org/10.1353/ol.2020.0001.

李倩、史濛辉、陈轶亚,2020,声调研究中的一种新统计方法——“增长曲线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中国语文》,第5期,591-608。

Menghui Shi, Yiya Chen & Maarten Mous. 2020. Tonal split and laryngeal contrast of onset consonant in Lili Wu Chines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7(4), 2901-2916. https://doi.org/10.1121/10.0001000.

凌锋、史濛辉、袁丹、沈瑞清,2019,发声态研究的相关问题与VoiceSauce的使用,《方言》,第4期,385-397。(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言文字学,2020.02)

Dan Yuan, Feng Ling, Ruiqing Shen & Menghui Shi. 2019. Bilabial trill induced by fricative high rounded vowel: 

  The emerging of “Tʙ” in the Wu dialect of Su-Wan boundar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7.1, 172-192.

史濛辉,2017,从“伲”到“像伲”——苏州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的一种新变化,《汉语史学报》,第16期,111-123。

陶寰、史濛辉,2017a,危险的跳跃:语码转化和语素透明度,《语言研究集刊》,第17辑,135-150。

陶寰、史濛辉,2017b,吴语人称代词考源的原则——兼论吴语的“侬”,《汉语史学报》,第16期,124-142。

史濛辉,2016a,上海市区方言(ø)变项的分布——兼论权威语的迁移现象,《中国语文》,第4期,460-467。

史濛辉,2016b,再论“阴出阳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9.1,42-57。

史濛辉、黄河,2016,汉语方言中的两类“去颚化”回头音变——略论“自然音变”和“接触”两种不同的触发机制,《汉学研究》,34.2,315-335。

史濛辉,2015,苏州方言第一人称复数的来源及演变,《语言学论丛》,第52辑,108-125。

史濛辉,2014,地名异读的原因——以苏州方言为例,《东方语言学》,第14辑,142-154。

史濛辉,2011,《海上花列传》所见清末苏州话语气词研究,《吴语研究》,第6辑,256-269。

 

论文著作 - 专书章节

史濛辉,2022,《弦索辨讹》与《度曲须知》所见苏州方言的卷舌声母,载陶寰、盛益民、黄河主编《方言比较与吴语史研究》,265-281。上海:中西书局。

史濛辉、陈轶亚、陶寰,2022,汉语方言声调与声母关系评述,载胡方、杨蓓主编《汉语方言研究的多维视角:游汝杰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12-3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Menghui Shi. 2020. Properties of phon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linguistic taboos. In van der Wal, Jenneke, Heleen Smits, Sara Petrollino, & Kossmann, 

  Maarten (eds.), Essays on Afric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In Honour of Maarten Mous, pp. 541-562. Leiden: African Studies Centre Leiden.

史濛辉,2016,苏州方言中的官话成分,载郑伟主编《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论集》,172-188。上海:中西书局。


专著

Menghui Shi. 2020. Consonant and lexical tone interaction: Evidence from two Chinese dialects. Amsterdam: LOT.https://www.lotpublications.nl/consonant-and-lexical-tone-interaction-evidence-from-two-chinese-dialects.


荣誉及基金

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个人)(2024)

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3)

纪念李方桂先生学会“青年学者”(2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2)

上海市“浦江学者”(2021)

Leids Universiteits Fonds (LUF)(2017)

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2015-2019)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研究方向
  • 社会兼职
  • 2008.9
    2012.6
    复旦大学   → 汉语言   → 本科
  • 2013.9
    2014.2
    台湾大学   → 中文系   → 交换
  • 2012.9
    2015.6
    复旦大学   → 现代汉语语言学   → 硕士
  • 2015.9
    2020.6
    荷兰莱顿大学   → 语音学   → 博士
  • 2024.12
    至今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2020.9
    2024.12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
    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